分析了OP Stack的一些实现细节,如deposit等。 文章写于2023.9.
本文将探索PoS、分片以及Rollups将如何实现模块化的区块链设计,从而实现以太坊的长期愿景。
我们都知道区块链慢的主要原因是所有节点都需要对交易进行全量冗余(计算和存储),随着大家对于区块链理解的加深,我们可以对整个区块链系统做一个功能上的大体划分,以前叫P2P网络和密码学层,共识层,存储层,执行层,rpc接口层,这个时候还仅仅是对区块链系统做一个架构上的划分而已,一开始想到的提高TPS方案
模块化区块链(如RollUp)可以解决区块链三难问题,带来极高的扩展性,为大规模使用带来可能性。DePIN项目需要高性能,低成本的区块链服务,模块化区块链可以提供这种服务。DePIN项目的发展在模块化区块链的支持下拥有美好的前景。
在每个 rollup 类型中都有类似的情况。虽然作为主流的 Optmistic Rollups 解决方案 Arbitrum 和 Optimism 有很多共同点,但是将两者区别开来的不仅仅是用户对两个方案的忠诚度。而是,他们各自解决争议的方法产生了一些在性能方面的权衡。鉴于这两个方案都旨在为以太坊提供完整的扩容功能,因此这些权衡值得讨论。
我们都说Layer2解决了Layer1的扩容问题。从非常直观的理解上,我们很自然的认为就是以后在部署的智能合约的TPS提高了。但是这个TPS的提高需要用户执行哪些新增的步骤才能真正使用到layer2所带来的好处呐?我们以最主流的Rollup方式来解释,如果要利用到Layer2的来提升自己应用的TP
本文旨在向初学者解释何为 Layer2,因此难免会牺牲一定的完整性和严密性,让读者在基础的水平上更好地理解文章。
比特币是区块链的概念, 以太坊是区块链的实践, 而模块化区块链会是区块链被广泛工程化与实践的基础。
Rollup可以说是根据Plasma的方案升级而来:在主链上部署Rollup合约记录链下状态并且负责验证提交的链下状态,Rollup链上的运营商则是负责维护好链下的状态。对于Rollup用户而言,其与主链的交互在两个时候:进入(将L1的资产存入L2)与退出(从L2中取出资
本文介绍了一个新的框架,用于评估区块链 Rollup 的成熟度,该框架将 Rollup 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完全依赖于中心化控制的"Stage 0"、有限依赖的"Stage 1"以及完全去中心化的"Stage 2"。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要求,如是否能在没有操作员协调的情况下进行资金提取、是否有有效的证明系统、用户的退出时间等。此框架目的是提供一个明确、全面的评估工具,以促进对 Rollup 系统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程度的公开讨论,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安全性和透明性的发展。
OVM 的出现代表着以太坊 L2 的飞跃,因为它不同于变着招 使用 以太坊,它就是以太坊本身的进步。
以太坊社区采用的是一种市集类型的开发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不存在一个集权式的中心,取而代之的是透明开放的讨论
通过本文,我们想要分享我们与区块链开发者乃至整个区块链社区进行可扩展性研究所得出的成果。我们相信,本文将帮助大家了解零知识证明和二层可扩展性方案的潜力,同时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技术
当前,以太坊社区同时在使用链下扩容性策略和链上扩容策略。
ZK Rollup 可扩展性解决方案的基础是让大的计算任务(或者一大批小的计算任务)在链下执行,链下的计算资源富足得多;然后生成出计算执行过程的有效性证明并发送到区块链上(伴随着一个对新状态的承诺);然后由一个验证者智能合约来验证这些证明。通过验证之后,网络参与者就能相信整个计算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