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讨了去中心化治理中的创新,包括设计投票机制和激励投票参与者的新方式。文章详细阐述了一种直接揭示机制,旨在通过奖励参与投票来提高投票率,从而增强去中心化治理的合法性和效率。最后,作者提供了实施此机制的建议,并强调了在增加参与的同时确保投票的知情性的重要性。
本文介绍了基于Rust的以太坊轻客户端Helios,它提供完全无信任的以太坊访问,克服了用户对集中式RPC提供商的信任问题。Helios利用以太坊的轻客户端协议,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同步,且不需要存储空间,从而使用户可以在任何设备上安全地访问链数据。此外,文章讨论了依赖集中式基础设施的潜在陷阱,以及如何通过Helios来减少这种依赖。
本文探讨了公共随机性在多方安全协议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区块链和Web3应用中。文章详细介绍了实现可验证公共随机性的不同协议,包括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随机性信标(DRB),以及承诺-揭示协议和基于可验证随机函数(VRF)与可验证延迟函数(VDF)的协议。通过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分析,提供了实现高安全性公共随机性的见解,并且提及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探讨了互联网协议的开放性与政府监管之间的关系,强调应将监管重心放在应用层而非协议层。作者认为协议的主观合规性不仅技术上不可能,也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可行,应用程序可以在各自辖区内灵活合规,从而保护网络创新与自由。文章概述了Web3中应用程序与协议的相似性,提出这些应用在合规方面较为可行,旨在倡导对Web3的监管应遵循以往的成功模式。
本文深入探讨了自动化市场制造商(AMM)中的流动性提供者(LP)所面临的经济决策,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估损失的方法,即LVR(损失与再平衡比率)。通过分析流动性提供者的收益与成本,文章阐释了如何对LP在收益与市场动态变化下的决策进行有效评估,并讨论了AMM设计者在构建流动性池时应考虑的因素。
本文汇总了一系列关于零知识技术的资源,其中包括零知识证明的基础、历史演变、应用以及相关论文的阅读列表。这些内容充分展示了零知识证明在区块链可扩展性和隐私保护应用中的重要性,涵盖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多个方面,适合希望深入理解这一领域的读者。
本文深入探讨了SNARK(简洁非交互式知识论证)的性能、成本和安全性,尤其是在与量子安全相关的背景下。它比较了不同类型的SNARK及其在去中心化设置中的应用,同时提出了确保SNARK安全性和性能的建议。
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去中心化的可信设置仪式,介绍了如何通过智能合约在以太坊区块链上进行这一过程,以生成可用的密码学参数。文章还讨论了可信设置的历史、现有仪式的技巧与局限,并提供了治理仪式的思路和开源库,强调了在数字货币项目中保障安全性的重要性。
本文介绍了Creative Commons(CC)推出的“Can't Be Evil”许可证,针对NFT创造者、持有者及其社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旨在提高NFT相关项目的透明度和一致性。该许可证明确买家的权利,简化了买卖NFT时的法律协议,以降低版权歧义和法律问题,同时促进NFT生态体系的合规发展。
SNARKs(Succinct Non-interactive Arguments of Knowledge)是一种重要的密码学原语,主要用于区块链的可扩展性和隐私保护。文章详细介绍了SNARK的原理、实现过程和项目成本估算。同时,探讨了SNARK在各种应用场景下的费用问题,并分析了前端和后端的瓶颈及其对SNARK性能的影响。这篇文章为继续优化SNARK提供了有效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