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探讨了Web3安全领域智能合约审计中两种关键方法: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通过代码检查在合约执行前发现潜在漏洞,而动态分析则通过在不同环境下运行合约来揭示运行时问题。文章详细介绍了这两种方法的原理、技术、优势与局限性,并强调了结合使用这两种方法以实现更全面、有效的安全审计的重要性。
2025年6月10日
作为一家 Web3 安全公司,我们花费了无数时间剖析智能合约和区块链代码库,寻找可能成就或毁掉区块链应用程序的漏洞。审计最基本的方面之一是选择正确的方法来分析合约。我们是不运行就逐行分解它,还是对其进行严格的测试,以了解它在真实条件下的行为?
答案是两者兼有。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是我们武器库中的两个关键框架,理解它们如何工作对于任何认真确保智能合约安全的人来说至关重要。静态分析让我们在合约运行之前就能发现问题,而动态分析帮助我们发现只有在执行过程中才会出现的漏洞。
让我们分解一下每种方法带来的好处,以及为什么我们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来确保被测程序(PUT)万无一失。
静态分析就像在不部署或执行合约的情况下进行安全审查。它通常是任何彻底的智能合约审计的第一步。通过检查代码,我们可以识别逻辑、结构和安全实践中的漏洞,这些漏洞可能会在编译时破坏或损害实现。
静态分析最大的优势之一是速度。自动化工具可以在几秒钟内扫描成千上万行代码,标记潜在问题,如重入攻击、未初始化的变量和整数溢出。但作为审计员,我们不仅仅依赖框架;相反,一旦扫描器标记出任何问题,我们就会手动检查这些发现,验证其合法性,并在这些基础上构建更复杂的漏洞,这些漏洞可能是自动化扫描器遗漏的。
程序语义是指研究程序如何执行以及它们的含义。它提供了一个正式的框架来理解程序的行为,确保软件(包括智能合约)的行为符合预期。
其工作原理:
在智能合约审计中的应用:
示例:
数据流分析检查数据如何通过程序,帮助检测潜在问题,如未使用的变量、死代码和安全风险。
其工作原理:
在智能合约审计中的应用:
示例:
过程间分析检查数据和控制如何在多个函数之间流动,而不仅仅是在单个函数内部。
其工作原理:
在智能合约审计中的应用:
示例:
指针分析确定指针(或引用)如何在程序中交互,以检测内存错误、别名问题和性能瓶颈。
其工作原理:
在智能合约审计中的应用:
示例:
字节码分析涉及检查由虚拟机(例如,以太坊虚拟机)执行的程序的低级表示。 它对于验证编译后的智能合约至关重要。
其工作原理:
在智能合约审计中的应用:
示例:
虽然静态分析非常适合尽早发现问题,但它并不完美。它倾向于产生误报,这意味着它有时会标记实际上无法利用的问题。此外,它没有告诉我们合约在真实的区块链环境中的行为方式。一些漏洞只有在合约方法被执行时、与其他智能合约交互时、发生可变区块链环境状态时或存在不可预测的用户输入时才会出现。
如果静态分析是阅读建筑物的蓝图,那么动态分析就是从内部和外部测试实际建筑物的结构。此方法涉及在不同环境中执行合约,以观察其在各种条件下的行为。它帮助我们发现静态分析可能遗漏的问题,如意外的状态变化、gas 效率低下和执行失败。
当我们进行动态分析时,我们会查看合约如何处理边缘情况,针对高交易量和不可预测的输入进行压力测试。此方法提供了真实世界的见解,对于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符号执行是一种强大的技术,用于智能合约安全分析,有条不紊地探索合约的执行路径并在部署前检测漏洞。它不是使用实际值执行合约,而是使用符号变量来表示输入,允许审计员分析所有可能的执行路径,而无需手动测试每个场景。
它是如何工作的
示例
存在漏洞的代码:
function add(uint256 a, uint256 b) public pure returns (uint256) {<br>return a + b; // 如果 a + b 超过 uint256 限制,则可能溢出<br>} |
---|
使用符号执行,我们设置:
求解器检查 X + Y > 2^256 – 1,确认是否可能发生溢出。
基于 SMT 的技术涉及使用自动推理通过求解逻辑约束来分析智能合约。 这些技术利用 SMT 求解器通过将合约逻辑编码为数学公式来验证合约的正确性、安全性和功能行为。
SMT 求解器是一种工具,用于确定给定的逻辑公式是否可满足,这意味着是否存在使公式成立的值分配。
其工作原理:
SMT 分析中使用的常见理论
SMT 求解器同时处理多个数学理论。 在智能合约分析中,最相关的包括:
理论 | 目的 | 智能合约中的示例 |
---|---|---|
线性算术 (LIA) | 处理整数运算和算术约束。 | 确保Token余额不会溢出或下溢。 |
--- | --- | --- |
按位运算 | 管理按位移位、AND、OR 和 XOR 运算。 | 检测可能导致访问控制问题的错误按位运算。 |
--- | --- | --- |
布尔逻辑 | 评估逻辑表达式和条件。 | 确保只有授权地址才能访问受限函数。 |
--- | --- | --- |
数组与内存 | 对内存状态和存储变量进行建模。 | 检查存储数组中未经授权的修改。 |
--- | --- | --- |
量词推理 | 处理通用量词和存在量词。 | 确保所有可能的输入都满足安全属性。 |
--- | --- | --- |
混合执行测试(具体和符号执行的组合)是一种通过分析实际输入(具体执行)和抽象符号值(符号执行)来自动生成测试用例的技术。 它对于检测边缘情况和最大化代码覆盖率特别有用。
其工作原理:
在智能合约审计中的应用:
示例:
虽然动态分析功能强大,但也面临着挑战。它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和时间,因此与大型代码库的静态分析相比,它的可扩展性较差。此外,我们无法测试所有可能的执行路径,这意味着某些漏洞可能仍未被检测到。静态与动态分析:谁胜出?
事实是,仅靠一种方法是不够的。作为审计员,我们见过静态分析标记了潜在问题,但动态分析证明是无害的情况,也见过动态分析揭示了静态分析完全遗漏的安全缺陷的情况。
以下是两种方法的快速比较:
特征 | 静态分析 | 动态分析 |
---|---|---|
执行要求 | 无需执行 | 需要在测试环境中执行 |
--- | --- | --- |
检测到的漏洞类型 | 结构和逻辑缺陷 | 运行时和行为漏洞 |
--- | --- | --- |
效率 | 更快且可扩展 | 资源密集度更高 |
--- | --- | --- |
误报 | 由于缺乏执行上下文而更高 | 更低,因为发现是基于实际执行 |
--- | --- | --- |
最佳用例 | 早期代码审查和自动漏洞检测 | 识别真实世界的执行问题和运行时漏洞 |
--- | --- | --- |
建议永远不要只依赖一种方法。 静态分析有助于在过程的早期识别潜在的漏洞,而动态分析验证这些发现并发现仅在执行期间出现的其他问题。 将这两种技术结合使用可以进行更彻底,更有效的审核。
通过结合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我们可以:
智能合约安全不仅仅是运行工具或遵循清单。 它需要对代码和执行行为有深刻的理解。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是同一枚Coin的两个方面,每个方面都在保护区块链应用程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审计员,我们的目标应该是确保我们审查的每个智能合约在上线之前都尽可能安全。 通过利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我们可以构建更具弹性、值得信赖和高效的智能合约,这些合约可以在不断发展的 Web3 世界中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 原文链接: blog.immunebytes.com/202...
- 登链社区 AI 助手,为大家转译优秀英文文章,如有翻译不通的地方,还请包涵~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