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后可观看高清视频

回望去中心化初心 - 去中心化起源与现实

62次播放
1天前

视频 AI 总结:

  1. 核心内容: 演讲者回顾了去中心化的概念起源,并以以太坊的发展历程为例,探讨了在追求效率和功能的过程中,去中心化原则逐渐被侵蚀的现象。他强调,虽然完全去中心化可能不如中心化系统高效,但为了长远发展和避免重蹈 SWIFT 的覆辙,我们必须重视并捍卫去中心化的价值,避免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目标。

  2. 关键信息:

    • 去中心化的概念源于 Paul Baran 在战争背景下提出的网络设计理念,旨在提高系统的容错性和生存能力。
    • 以太坊最初的设计理念非常去中心化,但随着发展,为了解决速度、成本等问题,逐渐出现了一些中心化的趋势,例如 Infura 等 RPC 提供商、MEV 的普遍化、以及权益质押池的出现。
    • SWIFT 的发展历程表明,即使是出于良好意愿的效率提升,也可能导致系统最终被中心化力量控制和武器化。
    • 演讲者认为,以太坊应该允许更多低配置设备(如“toasters”)参与网络,以增强其去中心化程度。
    • 他呼吁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要时刻关注对去中心化的影响,避免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目标。
    • 以太坊基金会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中心化的力量,尤其是在研究方向和协议制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