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报告分析了比特币二层网络(L2)的兴起,风险投资在该领域的投资,以及比特币L2的潜在市场规模。报告预测,到2030年,可能会有超过470亿美元的比特币通过桥梁进入比特币L2。同时,报告还探讨了为了从以太坊上的比特币DeFi中获取市场份额,比特币L2需要提供更高的收益。
本文介绍了零知识EVM(zkEVM)的概念、原理和类型。zkEVM旨在解决以太坊的可扩展性问题,通过兼容零知识证明计算和以太坊基础设施,提高交易吞吐量并降低成本。文章还区分了不同类型的zkEVM,包括完全以太坊等效、完全EVM等效以及高级语言等效等。
Taiko 作为一个Based Rollup的Layer2网络,旨在实现与以太坊的完全互操作和sequencer的去中心化。
该文章分析了以太坊Dencun升级后150天内,Blob技术对以太坊和Rollup经济的影响。文章指出,Blob的引入显著降低了Rollup的运营成本,提高了Rollup的利润率,但也导致以太坊收入和ETH燃烧量下降。同时,Rollup上的交易活动增加,但交易失败率也有所上升,这可能与机器人活动有关;文章还分析了Blob的成本、使用率以及对验证者和ETH供应的影响。
本文作者参加了 2025 年的台湾以太坊大会(ETHTaipei),并总结了会议的重点内容,包括以太坊社区和生态发展方向、隐私和零知识证明(ZK)的最新进展和应用、DeFi 的经济模型和创新模式、以太坊协议的重大升级以及区块链安全等多个主题,涵盖 Vitalik Keynote、Public Goods + Ethereum Future、ZK Verifiers Exposed、MEV Tax in Action 等多个议题。
本文分析了去中心化交易所dYdX的发展历程,从最初在以太坊主网上运行,到迁移至Layer2解决方案Starkware,再到最终推出自己的独立链Cosmos。文章探讨了dYdX选择不同基础设施的原因,以及这些选择对产品发展的影响,并强调了区块链基础设施发展的重要性,以及rollups并非万能的观点。
Starknet 旨在通过Layer2扩展方案,解决比特币网络在扩展性和功能上的限制,实现比特币更广泛的应用,包括DeFi等。Starknet通过与Xverse等合作,以及推动OP_CAT升级,致力于将比特币与以太坊连接,为10亿比特币用户提供更快速、更便宜、更安全的交易体验。
文章介绍了比特币区块链上的隐蔽日志合同(Discreet Log Contracts, DLCs),解释了其工作原理、使用案例及潜在应用,并讨论了当前的技术限制和改进方向。
本文深入剖析了 L2Beat 网站上的各项数据指标及其背后的含义,L2Beat 详细记录了以太坊上几乎所有的 L2,包含 TVL、架构、合约地址、Admin 权限、安全等级及安全注意事项。
Vitalik 讨论了以太坊的核心价值、L1 与 L2 的关系和未来发展方向,以及中心化定序器的优缺点和潜在风险。他强调了以太坊基金会在推动以太坊技术发展和生态系统平衡方面的作用,并对以太坊的技术路线、去中心化社交媒体、隐私保护技术、开发者激励和社区治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我们需要怎样的 Layer1 Layer2 Layer3
AppliedZKP公开了zkEVM的设计思路。zkEVM采用数据总线(Bus Mapping)的思路,将存储和计算分开。在Bus Mapping抽取了正确的存储数据的基础上,State proof证明数据的一致性,EVM proof证明计算逻辑的正确性。
文章详细探讨了Vitalik Buterin在EthGlobal活动中提出的多个具有潜力的去中心化项目,包括下一代钱包、社交恢复钱包、Layer 2上的ENS、ZK身份和去中心化社交媒体平台。每个项目都旨在解决现实世界的挑战,提高用户体验,与去中心化理念相结合。
本文分析了中心化交易所(CEX)和去中心化交易所(DEX)面临的困境,以及Kinto作为安全优先的Layer 2的解决方案。Kinto通过在链级别强制KYC、使用智能钱包,并采用模块化DEX策略,旨在平衡可访问性、安全性和开放性,为机构投资者和普通用户提供新的链上金融系统。
本文讨论了比特币扩展到十亿用户的可能性,认为通过50000个相互连接的“银行”来管理资金池,实现支付流是可行的方案。这些“银行”将形成网络,提供不同程度的信任,并通过L1的威慑和竞争对手的渗透压来保证运作。文章还探讨了为这些“银行”构建安全高效工具,以及应对潜在风险(如大规模退出事件)的策略,强调了用户审计和自由迁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