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Omni Layer,一个在比特币上的二层协议,它允许发行代币,如USDT。文章详细解释了Omni Layer的交易类型,重点是Class C交易,即通过OP_RETURN存储元数据。通过分析一个USDT转账实例,文章阐述了如何从OP_RETURN中提取信息,并确定交易的发送和接收地址。
本文介绍了比特币闪电网络,它通过支付通道和哈希时间锁合约(HTLC)实现快速、低成本的链下交易。文章详细解释了支付通道的原理、简单支付通道的例子、如何实现无需信任的通道,以及不对称可撤销承诺的概念,最后通过一个 Alice 向 Dina 支付的实例展示了如何在闪电网络中进行路由支付。
本文介绍了静态主动秘密共享(Static Proactive Secret Sharing)的概念,背景,以及 Herzberg 在 1995 年提出的 Share Renewal Protocol 和 Share Recovery Protocol。
本文介绍了 Simulation-Based Security 的概念,并通过地图3染色问题和 Schnorr 协议两个实例,详细解释了如何使用模拟器在“理想世界”中欺骗验证者,从而证明协议的安全性。Simulation-Based Security 的核心思想是,如果存在一种模拟器算法可以使“理想世界”和“真实世界”无法区分,则协议满足 Simulation-Based Security。
本文解释了如何在不泄露私钥的情况下,证明拥有某个公钥对应的私钥,重点介绍了 Schnorr 协议及其在防止 Rogue Key Attack 中的应用。文章还讨论了交互式和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NIZK),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基于离散对数难题的公私钥(如DSA或椭圆曲线),并简要提及了基于整数因子分解难题的公私钥(如RSA、Paillier)的证明方法。
本文介绍了Two-party ECDSA签名方案,即由两方共同完成ECDSA签名。文章详细阐述了MacKenzie-Reiter方案和Yehuda Lindell方案,包括群体公钥的生成、签名数据r和s部分的计算,并对比了两种方案的优缺点,以及 x=x1+x2 方式的调整,最后提到了开源实现。
本文介绍了秘密分享技术,包括Shamir秘密分享、可验证秘密分享(VSS)、公开可验证秘密分享(PVSS)、异步可验证秘密分享(AVSS)和分布式密钥生成(DKG)。文章详细解释了Shamir秘密分享的原理和实例,并深入探讨了Feldman VSS和Pedersen VSS等方案,以及DKG的两种常用协议。
本文介绍了Shoup的RSA门限签名方案,该方案允许多个参与者共同生成签名,而无需完全暴露私钥。文章首先回顾了RSA算法,然后详细描述了Shoup的方案,包括初始化、部分签名生成、签名组合以及验证过程。此外,还提到了不需要可信经销商的RSA门限签名方案。
本文深入探讨了以太坊交易(Tx)的格式、广播过程以及Meta Transaction(Gasless Tx)的原理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