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存储从 IPFS 的分发网络,进化到 Arweave 的永久档案,再到 EigenDA 的数据可用性层。本文解析三者在结构与激励模型上的差异,揭示存储如何成为模块化区块链的关键基建
作者:Henry 🔨 本文是《Web3 敲门砖计划》的第 53 篇(计划共 100 篇)
初衷: ❤️ 不是“我教你”,而是“我们一起搞懂” ❤️ 不堆术语、不炫技,记录真实的学习过程
适合人群: ✅ Web3 初学者 ✅ 想转型到 Web3 的技术 / 内容 / 产品从业者 ✅ 希望用碎片化时间积累系统认知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有收获,欢迎点赞(❤️)+ 收藏,一起学习、彼此交流 🙌
数据是区块链的燃料,而存储是其承载的基石。 在「计算与共识分离」的浪潮下,去中心化存储系统也经历了从文件分发网络(IPFS) → 永久存储(Arweave) → 数据可用层(EigenDA) 的三次进化。
它们代表了 Web3 世界中“数据”的三种形态:
- 可访问的文件(File)
- 可追溯的历史(History)
- 可验证的状态(State)
IPFS(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由 Protocol Labs 在 2015 年提出,是最早的大规模分布式存储协议之一。 它的设计理念是:
让网络文件像 Git 一样版本化,像 BitTorrent 一样分发。
| 优点 | 缺点 |
|---|---|
| 高可用性,抗审查 | 没有内生激励机制 |
| 数据分布式存储 | 节点易离线,数据易丢失 |
| 支持版本追踪与可寻址 | 文件非永久,依赖“pinning”维持 |
IPFS 是去中心化存储的“传输层”,解决了“文件的可找与可传”, 但没解决“谁为存储付费”的问题。 这也是后续 Filecoin 与 Arweave 出现的根本原因。
Arweave 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目标:
“数据一旦上传,永不消失。”
它不只是文件分发,而是一种永久存储网络(Permanent Storage)。 每个数据上传者一次性支付存储费,矿工通过长期激励机制维护数据可用性。
| 优点 | 挑战 |
|---|---|
| 真正的永久存储 | 数据量爆炸导致节点负担高 |
| 数据完整性强 | 成本模型依赖币价与利率模型 |
| 成为“区块链的历史档案层” | 难以支持频繁更新与动态数据 |
Arweave 的定位是“Web3 的档案馆”: 任何重要历史数据、NFT 元数据、合约源文件,都能被永久保存。 它解决了 IPFS“数据会消失”的问题,但不擅长“实时交互”。
当区块链进入模块化阶段,“数据可用性(Data Availability, DA)” 取代了传统“文件存储”的角色。
Rollup 的安全性依赖两点:
如果数据只存在于中心化服务器或离线节点,链上状态将不可验证。 这就是 DA 层的使命:
确保链下计算数据的“随时可取与可验证”。
EigenDA 是 EigenLayer 生态中的 DA 服务,依托于“再质押(Restaking)”机制。
| 项目 | 共识机制 | 安全来源 | 目标定位 | 特点 |
|---|---|---|---|---|
| Celestia | PoS + DAS | 自身验证者 | 通用 DA 网络 | 轻节点验证、高扩展性 |
| EigenDA | 依托以太坊 | 再质押验证者 | 以太坊生态 DA 服务 | 安全继承以太坊 |
EigenDA 把“存储激励”与“安全性复用”结合在一起, 不再关注文件层面的存储,而是聚焦“Rollup 的状态数据”。
| 阶段 | 代表项目 | 核心功能 | 激励模式 | 层级定位 |
|---|---|---|---|---|
| 存储1.0:文件分发 | IPFS | 点对点内容寻址 | 无内生激励 | Web3 文件层 |
| 存储2.0:永久档案 | Arweave | 永久存储 + 经济自循环 | PoA + Endowment | 历史数据层 |
| 存储3.0:可验证可用性 | EigenDA / Celestia | Rollup 数据可用性 | 质押 + Slashing | 模块化安全层 |
可以看出,存储系统正在从 “可访问” → “可保存” → “可验证” 的方向演化。
IPFS 本身无经济模型,依靠“Pin Service”维持数据。 Filecoin 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缺口,引入了PoRep(复制证明)+ PoSt(时空证明) 机制, 让矿工为“存储证明”获得奖励。
通过一次性付费 + 奖励基金池的利息分配,形成可持续的激励循环。 矿工通过证明自己持有历史数据(Proof of Access)获得长期收益。
验证者通过再质押 ETH 提供 DA 服务, 若数据缺失则被削减质押(Slashing)。 这是“经济惩罚驱动的可用性保证”。
模块化分层:存储即基础设施
隐私与合规的融合 未来的存储系统将引入FHE / ZK, 实现“加密存储 + 可验证访问”。
数据主权与经济化 用户将不再“免费上链”, 而是成为数据的拥有者与出租者。
AI × Web3 的结合 训练数据的来源、版权与真实性验证,都离不开去中心化存储的可追溯性。
区块链世界中的“存储”正在被重新定义: 它不再只是“保存信息”,而是“保证数据在时间维度上的可验证性”。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