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探讨了加密领域中资源锁(Resource Locks)的概念及其在改善跨链互操作性中的作用。资源锁通过在用户表达意图之前锁定资源,优化了传统意图模型,降低了求解者的风险,提高了交易效率和可靠性。文章还讨论了资源锁在不同实现中的应用,包括基于托管合约和基于账户的方法,并展望了未来以账户为中心的加密生态系统。
目前加密领域一个有趣的想法是资源锁,它颠覆了我们用户看待加密空间的心智模型,从“链优先”模型转变为“资产优先”模型。
这是我们都内化的心智模型:
今天的用户体验:链优先
这在加密技术的早期可能运作良好,当时只有少数链和钱包需要担心。但今天,上述过程中的步骤 (2) 和 (3) 变得更加令人困惑。链的数量已经爆炸式增长到数百条,跨链管理资金变得异常困难,且可以说更加令人沮丧。由于更好的钱包用户体验和桥集成,访问它们变得更容易,但跟踪所有信息完全是另一项挑战。
资源锁的想法很简单:如果用户可以直接……使用应用程序或请求资产,其余的由基础设施来处理,那会怎么样?
对未来用户体验的押注:资产优先
链淡化到后台,你钱包中的资金基本上被视为普遍可组合的——随时随地可用。对于链上消费,这种模型对用户来说更简单、更快捷——他们只需假装他们的钱包是神奇的,并告诉这个神奇的门户,使用他们在任何链上以任何面额拥有的任何资金,给他们想要的资产。这就是资源锁的承诺——你通过锁定你拥有的资产,获得你想要的资产,在你想要的地方获得它。就是这样。
资源锁:资产优先,链次之
你可以称之为“链抽象”或“余额抽象”,但实际上它只是:在用户所在之处满足他们的需求,并允许他们使用他们的资金,无论他们可能在哪里。
正在进行一个清晰的定向转变:朝着一个资产和立即使用它们的能力,对用户体验至关重要的世界发展。
今天,包括资源锁在内的许多转变,都由一个核心原语驱动:意图。基于意图的模型,即第三方介入以神奇地满足用户想要的任何需求,已经悄然成为当今跨链用户体验的默认设置。为什么不呢?它承诺用户关心的东西:快速执行、更少的摩擦,以及最终,无需考虑每次交互背后的“如何”。
也就是说,意图仍然面临早期的设计挑战,特别是对于求解器来说,例如:
你可以在研究文章这里阅读更多关于这些问题的信息,以及在这里阅读更多关于动态的最新更新。
这不是对意图的批评;它们仍在发展中。团队仍在实验室中,积极尝试新的设计来消除粗糙的边缘。这些努力中的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求解器的生活更轻松。当我们降低求解器参与意图网络的负担,并减轻他们承担的一些时间风险时,我们就会改善每个参与者的交易执行。
以下是我特别兴奋看到在野外进化的几个值得注意的进展:
资源锁代表了传统意图流程中的另一个有意义的设计变更,有望解决基于意图的系统目前正在努力解决的一些核心挑战。它们降低了求解器的风险,并将意图履行从快速推向_真正_快速。通过对传统意图流程进行小的但聪明的更改,资源锁为意图开启了更具可扩展性的未来。也就是说,像任何解决方案一样,它们也带有自己的一系列权衡和复杂性,我们将在本文后面探讨。
我们将探讨的另一个想法是,资源锁如何通过将心智模型从“链优先”转变为“资产优先”,现在被越来越多的团队在账户级别使用,从而塑造了用户在链上消费和交易的方式。
资源锁。它们是什么?我们如何看到它们应用于互操作性?为什么它们代表了对传统意图模型的有意义的改进?为什么这么多团队将基于账户的资源锁视为塑造链上用户体验的下一个主要原语?
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
资源锁是一种机制,它会暂时限制对关联钱包中的资金、数据或资产的访问,直到满足某些预定义的条件。资源锁的功能有点像幕后的数字托管,确保在交易、流程或协议正在结算时,_某些东西_仍然无法进行双重支付。
在锁定期间,资源不可访问,通常持续时间比完成待处理交易所需的预期时间长。当资产被锁定时,第三方代理(例如意图求解器)可以介入并完成完成任务所需的工作。这保证了资源在满足条件后,能够可靠地提供给预期的交易对手或流程。
资源锁确保对共享资源的受控访问,防止在多个实体尝试同时读取、写入或修改同一资产或状态时的冲突和竞争条件,并保证用于预期任务的可用性。
理解资源锁概念的两个最佳例子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
如果你在订电影票的过程中途放弃,然后回来重试,你可能会注意到这一点,你选择的座位可能仍然显示为不可用。这是因为它们仍然被你的先前会话锁定。即使你已经开始了新的会话,系统也不知道这是同一个人,因此这些座位将保持占用状态,直到锁到期。
加密领域的资源锁的功能类似——提供保证,即任何资源(代币、NFT、任意数据、智能合约状态)在设定的时间内保持可用。在此窗口期间,可以访问锁定的资金以完成用户最初签署的特定目的(无论是交换、复杂的多步交易、NFT 购买等),只要满足系统设置的条件即可。稍后会详细介绍。
资源锁实现的不同之处在于如何确保这些保证: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资源锁,有一个角色保证一切(也称为资源锁机器或可信承诺机器)非常重要,并且有一些非常理想的关键优势。让我们详细介绍一下:
资产优先的用户体验如何与资源锁一起工作
资源锁机器由不同的组件组成,这些组件协同工作以协调多个参与者之间执行资源锁。
资源锁机器的组件构成了一个架构,其中:
虽然我们了解用户和求解器,但分配器和仲裁者是资源锁机器中需要理解的两个新的关键角色。
1) 分配器——分配器是负责对用户意图进行排序和验证锁的可信第三方。它确保用户已提交必要的资源(例如,资金),并且不存在冲突的承诺。它的主要作用是监控跨系统的活动并证明用户承诺的有效性和用户资源的可用性,充当守门人,以确保求解器可以依赖该锁。
每个资源锁实现都有不同程度的信任假设,这取决于分配器的实现方式及其签名/证明的发生位置。设计空间跨越许多不同的选项,每个选项在用户体验、成本和安全性之间都有其自身的权衡。
对用户的好处:方便、更少的精神负担来弄清楚事情、更快的体验。
权衡:用户放弃了一些资金主权,并将信任置于资源锁系统的正确性和安全性中。
有关加密领域中不同类型的资源锁的详细信息,请阅读本文:为意图增压:资源锁。
2) 仲裁者——广义上是指负责验证释放资源条件是否得到满足的组件(或一组组件)。根据实现方式的不同,该角色的作用范围可能从基本的签名检查到完全结算验证(例如:确认发生了交换),之后,资产将释放给履行用户意图的指定求解器。
这种结构创建了一个资源锁机,其中信任嵌入在架构中,这构成了资源锁系统中的信任根。这种转变为求解器引入了新的风险,我们将在“资源锁意图流程中求解器的风险”部分中讨论。
有时,分配器和仲裁者的两个角色都由一个参与者处理。其他时候,它们是分开的。例如:
现在我们了解了资源锁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加密领域的一些实现的基础知识,让我们进入本文的重点:探索资源锁如何改进传统的意图流程。
在基于意图的系统中,用户表达期望的结果(例如,将 1 ETH 从以太坊桥接到 Arbitrum),求解器竞相实现它们。这种模型创造了流畅的用户体验,因为激励求解器快速行动并确保可靠性。
但是,意图设计空间仍处于早期阶段,并且当前的实现方式面临着持续的挑战。从核心上讲,其中大多数都源于求解器的资本需求;何时以及如何偿还他们,以及他们在整个过程中承担的风险。减少这些摩擦对于构建更具可扩展性和弹性的基于意图的基础设施至关重要。
在传统的意图流程中,当用户提交意图时,他们的资金_应该_锁定在源链上的托管合约中。但实际上,这需要几个区块才能最终确定——例如,在以太坊上,保证最终确定可能需要大约 13 分钟,而在像 Solana、Avalanche 或大多数 L2 这样的链上,通常会在几秒钟内达到最终确定。求解器不会等待最终确定,因为他们通常会被激励去乐观地行动。他们在内存池中检测到意图并立即采取行动,竞相在目标链上实现它以赢得交易。
这会产生一个缺口:当求解器采取行动时,用户资金上的意图源锁尚未最终确定。之所以存在这种差距,是因为求解器正在实时竞争(例如,在像 Across 这样的系统中,该系统运行先到先得的拍卖),并且速度至关重要。因此,求解器不仅承担源链最终确定风险,而且还承担双重支付风险,所有这些都只是为了有机会赢得订单流。
这种风险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虽然没有很多公开的例子表明求解器因双重支付或最终确定问题而在基于意图的系统中受到恶意破坏,但以前已经发现此类漏洞。例如,安全研究员 Jason Matthyser (iosiro) 在 2022 年 Across 的一个非常早期的设计中发现了一个缺陷,该缺陷允许出现双重支付的情况。该漏洞源于当用户加速其存款时,能够修改 relayerFeePct 字段,从而允许不同的求解器两次完成相同的存款。
总而言之,当前基于意图的系统中的这种乐观执行模型使求解器面临:
这些风险会阻止求解器参与,并可能通过增加不确定性和潜在损失来增加价格点差。因此,资本成本上升,系统变得更加脆弱,尤其是在高需求或可靠性至关重要的不利条件下。如果没有更强的保证,基于意图的系统就难以安全地扩展。
虽然资源锁不是一种可以神奇地解决所有这些问题的灵丹妙药,但它们通过改善求解器的工作条件来解决意图中的一些问题,而不是直接改变求解器本身的角色,而是通过使用承诺机制来增强传统的意图模型:用户必须在表达意图之前锁定其资源。这保证了在限定的时间段内对资金的独占访问,并由资源锁机器进行可验证的证明。
以下是资源锁意图流程在实践中的运作方式:
1) 用户启动锁定——他们将资金存入资源锁,从而有效地承诺在设定的时间窗口内不覆盖他们的请求。
2) 分配器验证锁定——分配器检查资金是否存在且锁定是否有效。它保证相同的资源不会承诺给多个流程,并提供证明,作为参与该流程的所有各方的保证。
3) 用户表达意图
4) 资源锁机器正在使用的意图市场选择一个将被指定负责执行用户意图的求解器。
5) 求解器执行用户期望的事件——例如,由求解器执行的跨链交换或多步意图。
6) 用户在目标链上获得期望的资产。
7) 仲裁者验证履行情况——仲裁者验证预期的操作是否正确执行。如果是,则它授权将资源最终释放给求解器。这可以是任何东西,从信任我的 1 签名验证器设置到使用例如 zk 证明的更无需信任的 m/n 验证机制。
8) 资金作为偿还金释放给源链上的求解器。
资源锁意图流程的高级图。注意:分配器和仲裁者的工作范围跨越源链和目标链。根据具体的资源锁实现方式,它们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实体。
根据 谢林的合理承诺理论,资源锁提供:
这些特性使不受信任的各方(例如求解器和用户)之间能够进行更安全的协调。资源锁意图消除了求解器面临的关键风险:
本质上:
因此,求解器可以:
因此,由于求解器现在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工作,因此用户还可以体验到改进的用户体验:
也就是说,这些优势带来了一个明显的权衡:求解器必须信任分配器,即它不会与用户串通或错误地行动,因为任何此类行为都可能直接影响求解器的执行和结果。
注意:如果你已经很了解你的桥,请浏览本节。
为了说明性能优势,请考虑不同的桥模型:
1) 经典桥(例如:Stargate) 在释放资金之前,等待源链最终确定。理论上较慢,但在实践中,可以使用诸如缩短确认窗口之类的方式进行优化,团队可以在其中使用硬最终确定与软最终确定保证来加快传输。 Stargate (Taxi) 在 Jumper 上的平均传输时间不到 1 分钟。
2) 基于意图的桥(例如:Across)求解器立即预先提供资金并承担最终确定风险。这导致用户的传输速度更快 Across 平均不到 5 秒。有些像 Relay 一样,完全跳过拍卖,并使用一种更中心化的方法,使用单个求解器。
3) 资源锁桥 更进一步。用户预先锁定资金,从而为求解器提供即时最终确定保证。 OneBalance 的比特币桥 展示了这一点。
虽然上面的案例研究侧重于桥接,但重要的是要注意,资源锁是一种可推广的原语,其优势可以扩展到使用意图的任何流程 - 无论是交易、支付还是其他完全不同的东西。
资源锁系统在充当分配器和仲裁者的参与者中为求解器引入了新的信任根。这些参与者共同构成了我们所说的资源锁机器。
在这个架构中,求解器必须在一组新的信任假设下运行。这些假设反映了必须解决的关键开放挑战:
求解器需要信任分配器能够诚实可靠地运行——它既不会与用户串通,也不会对求解器采取对抗行为。这包括信任分配器的分配决策及其协调逻辑的完整性。如果分配器行为不当,求解器最终可能会执行导致经济损失的意图。
从求解器的角度来看,这种信任要求可能感觉像是一种责任。理想情况下,分配和执行约束将直接编码到跨虚拟机合约级别的Token状态中,从而使行为可验证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链下或中间逻辑的依赖。这与以资产为中心的模型更加自然地结合,在该模型中,资产本身定义了其移动方式和时间,从而减少了完全信任外部分配器的需求。
但是,正如总是发生的那样,由于协议级别的更改速度很慢、难以实现,甚至更难以标准化,因此在此期间往往会出现大量的外部解决方案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实际上,可以说整个互操作性领域都是这样诞生的:以太坊缓慢的最终确定以及 rollup 七天的结算周期为第三方桥进入并提供更快、更易于使用的方式跨链移动资产创造了巨大的机会。同样的模式正在这里上演。即使从技术上讲在Token级别存在更优雅的答案,具有受信任分配器的资源锁机也可能是我们目前拥有的最佳解决方案。
资源锁的许多实现都依赖于链下协调。这会产生多种风险:
资源锁将关键的执行和信任保证从链转移到受信任的机器。为了赢得作为互操作(更广泛地说,加密领域)的基础原语的地位,这些系统必须发展成为真正的可信承诺机器。
为了做到这一点,正如谢林的合理承诺理论中所概述的那样,可观察性——“所有各方验证承诺的能力”至关重要。如果资源锁要兑现其承诺,它们必须朝着逻辑、状态和保证都是透明且可验证的无需信任系统发展。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是资源锁,以及资源锁意图如何帮助求解器更有效地管理资本,并以更少的风险和资源运行。但这只是故事的一半。归根结底,真正重要的是用户体验。在下一节中,我们将探讨资源锁在互操作生态系统中采用的形式,以及这些形式如何塑造用户参与跨链活动的方式,无论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虽然“资源锁”一词可能是新的,但其基本思想并非如此。从一开始,托管合同一直是互操作性的基础原语。资源锁可以被认为是该概念的下一次演变:在账户级别构建的通用、可编程的托管,旨在解决现代多链加密环境中更广泛、更细致的用户体验问题。
最早的例子之一是用于原子交换的哈希时间锁定合约 (HTLC)。它很简单:交易的双方都在各自的链上锁定资金,要么原子地完成交换,要么根本不完成。
本质上,这些 HTLC 发挥了简单但有效的资源锁形式的作用:它们承诺特定的Token用于预定义的目的(交换),确保为交易对手提供资金的可用性,并防止他们在满足特定条件(秘密揭示或时间锁到期)之前进行双重支付。Connext 在其早期迭代中使用了这种设计,他们的“路由器”网络(可以将其想象为求解器)将利用 HTLC 在目标链上预先提供流动性,他们知道一旦秘密被揭示,他们就可以安全地在源链上声明资金。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想法得到了发展。如今,资源锁主要以两种形式出现:传统的托管合同和迅速出现的基于帐户的合同:
托管合同是智能合同,用于在预定义的条件下持有和管理用户资金。无论是锁定-铸造桥、刻录-铸造桥还是基于意图的系统,模式都是相同的:用户将资产从他们的钱包中移出并移入托管合同中,以确保在流程完成之前的可用性。这些实际上是当今资源锁的前身。
此模型为 Token标准 提供支持,例如 LayerZero 的 OFT、Wormhole 的 NTT、Chainlink 的 CCT 和 Hyperlane 的 Warp Token。这些设计本质上是全局会计系统,它使用托管来维护跨链Token的一致供应,Token发行者有效地为每个链分配总供应量的一部分,并通过速率限制来维护该余额。
Circle 的 CCTP V2 和 Circle Gateway 更进一步。这两项计划都可以作为 USDC 在跨链上的全球供应的高度高效且集中的资源管理系统,并将其流程描述为更明确的“资源锁流程”。他们还引入了诸如快速转移、全球津贴和统一余额之类的概念,所有这些概念都受到链下证明和速率限制的支持。 Intent 团队也在推出一种新的基于托管的产品,使公众能够为求解器提供流动性。这些系统允许任何人将资产存入专门的智能合约,例如 Relay 的 Vault 或 Nomial,然后求解器可以从中提取资金以实现意图。作为回报,流动性提供者可以从他们存入的资产中获得收益。存款人的收益可以直接来自求解器的活动(例如,通过意图执行期间获得的费用),也可以来自外部来源,如借贷协议(例如,Aave、Morpho),其中闲置资产同时被部署。这种模式有助于解决求解器的资本效率问题,并实现跨链更快的再平衡。然后是 Eco 的 Crowd Liquidity,旨在通过混合方法为意图提供稳定币流动性,该方法将池化资本与帐户式控制相结合,以更有效地路由求解器流动性。
然而,正在发生一个更大的转变,从基于托管的资源锁定到基于帐户的资源锁定。钱包基础设施团队(包括新旧团队)、intent 团队和求解器团队都对这一类别进行了重要的战略押注。这种投资源于一种共同的信念,即加密生态系统正准备从“链优先”(用户必须了解和导航特定的链)向“资产优先”(用户只需与其资产和应用交互,而不管其底层链如何)甚至只是“操作优先”(在某些情况下,用户可能不仅对链不可知,而且对资产也不可知,以采取给定的操作)发生根本性转变。
The Compact 介于传统的托管合约和完全基于帐户的系统之间 —— 这是用于可编程、可重用资源锁定的新设计空间。
The Compact 由 Uniswap Labs、Rhinestone 和 LI.FI 开发,是一种无所有者的 ERC-6909 智能合约,允许用户存入 token 并创建可在链上激活的可重用“资源锁”。它的有趣之处在于它的模块化:用户可以分配角色,如分配器、仲裁者、重置周期和一个名为特使的后备验证器。这些角色管理谁可以执行、验证和解锁资金 —— 使开发人员可以对资源移动的方式和时间进行细粒度控制。
The Compact 已经在生产中使用。例如,Rhinestone 已将其集成到他们的 Omni Account 系统中,该系统构建在 EIP-7702 之上,以启用 临时智能帐户。在这种设置中,Rhinestone 自行托管分配器,使用 LI.FI 的 Intents 和其他 intent 系统来查找求解器,并自定义仲裁者逻辑以验证履行。其他示例包括 LI.FI,它通过其 intent 系统集成 The Compact。此设置使团队可以灵活地 定义自己的分配器和仲裁者,同时还可以解锁额外的功能,如可自定义的订单类型和基于特定用例的其他模块化功能。其他示例包括 CompactX,一个跨链交换演示,以及 Tribunal,一个用于选择处理结算验证的仲裁者的框架。
虽然从技术上讲仍然是基于托管的(token 存入合约),但 The Compact 就像托管合约和新兴的基于帐户的资源锁定世界之间的桥梁。这是因为它是在与 Rhinestone 这样的帐户提供商和 LI.FI 这样的 interop 团队的密切合作下构建的,使其能够更深入地与智能帐户集成并支持更多的原生 intent 履行。
虽然在加密货币中锁定资源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传统的托管合约,但基于帐户的资源锁定代表了一种根本上新的形式。
正如帐户抽象领域的许多人会告诉你的那样,这种演变是由后 ERC-4337 世界实现的,在这个世界中,用户钱包从静态 EOA 演变为完全可编程的智能帐户。这种可编程性允许开发人员将内部逻辑(如资源锁定模块)直接嵌入到钱包本身中,而这种能力以前根本不存在。它为现代智能帐户创建了蓝图。
这种新模型支撑着 OneBalance、Rhinestone(使用 omni accounts)、Safenet 和 Particle Network(使用 universal accounts)等团队的工作,以构建跨链资产的统一视图,只有一个余额(向命名 OneBalance 的人致敬),无论你的资金实际位于何处。在这种模式下,锁不是将资金转移到外部托管合约,而是在帐户自己的可编程逻辑中强制执行,从而保留用户托管并实现更丰富的功能。
这种设计面临的一个明显的障碍是智能帐户面临的由于冷启动问题而导致的采用僵局:
这就是 EIP-7702 作为桥梁发挥作用的地方。它通过允许现有 EOA 钱包按需、针对特定交易使用新的智能帐户功能来解决冷启动问题,从而无需用户迁移。
并且采用率开始缓慢但肯定地增加:
基于帐户的资源锁定正在悄然成为加密货币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它们重塑了用户在链上消费的方式,并有望提供一种完全不同的访问加密生态系统的思维模式 —— 这种模式只关注用户想要采取的资产和操作,并且链被降级为交易的后台结算(当然,除非用户对特定链有自己的看法)。此外,它们还为加密货币中的基于信用的系统(如先买后付机制)打开了大门 —— 结算可以推迟,就像今天的 Visa 或 Mastercard 的工作方式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团队都在押注加密货币的基于帐户的未来,在这种未来中,资源锁定是基础的关键部分。
加密货币正在从一个链优先的世界转变为一个资产优先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用户不会以链来思考,而是以他们想用自己的资产做什么来思考。为了实现这一未来,我们需要两件事:一种基于帐户的思维模式和能够实现富有表现力的通用意图的技术。
LI.FI Intents 专为此世界而构建:由 intents 提供支持,旨在与资源锁定无缝集成,并通过智能帐户解锁完全富有表现力的链上交互。
与 LI.FI Zaps 相结合,只需单击一下即可在任何地方执行任何操作。这就是加密货币 UX 的发展方向,我们正在构建实现这一目标的轨道。
详细信息请参见文档:LI.FI Intents。
感谢 Mark Murdock 和 Damian Alvarez 的编辑和宝贵意见。还要非常感谢 Kurt Larsen、Ryne Saxe、Jim Chang、Ankit Chiplunkar 和 Sprinter 团队 审阅本文并分享他们的想法。
OneBalance
LI.FI Intents
Rhinestone
The Compact & Tribunal (Uniswap)
喜欢阅读我们的研究吗?要了解更多关于我们的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本文中提到的项目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但我们建议你在使用或购买任何协议的 token 之前进行尽职调查。这不是财务建议。
- 原文链接: blog.li.fi/li-fi-intents...
- 登链社区 AI 助手,为大家转译优秀英文文章,如有翻译不通的地方,还请包涵~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