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全新的利益相关者结构、公民身份体系和最小化治理负担机制,构建一个更具链间协同能力、更加抗平台风险的治理架构。
2025 年 6 月,Optimism Collective 宣布第八季治理(Season 8)正式启动。这不仅是一次对既有规则的优化,更是建立在三年实践基础上的系统性升级。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全新的利益相关者结构、公民身份体系和最小化治理负担机制,构建一个更具链间协同能力、更加抗平台风险的治理架构。 随着 Superchain 架构逐渐成型,治理焦点也从单一链的代币投票机制,转向更具包容性、稳定性和制度弹性的生态级协同治理。对生态中的成员链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治理范式”的重构,更是一场关于链间共识机制、跨协议制度设计与可持续生态协作的集体实验。
一、S8 重塑平台责任机制 从最初的代币投票模型,到“公民议院”、再到追溯性公共物品激励,Optimism 的治理设计始终围绕一个核心议题演进:如何避免平台治理沦为少数利益方的集中化权力结构? S8 治理提出三项关键机制,正面回应了 Web3 生态中长期被忽视的“平台风险问题”: 多元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治理不再只服务于代币持有者,而是需要向终端用户、开发者、成员链等实际贡献者负责;
公开、公平的公民身份标准:通过链上行为数据与人格验证结合,构建兼具开放性与可验证性的治理参与门槛;
最小化治理负担机制:以“Optimistic Approval”为代表的制度设计,显著降低参与门槛,激励更多核心利益群体真实介入。
这一系列调整,标志着 Superchain 正在将治理从“平台激励”逻辑,转向“多方协同与责任归属”的新共识模型。
二、链间协同治理结构初现 S8 治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点,是其首次在制度层面突破单链边界,尝试以多链视角构建跨链治理秩序。 在新的利益相关者结构中,成员链被正式纳入治理主体,与代币持有者、开发者、终端用户并列,拥有明确治理权。这一设计强调:链不仅是技术基础设施,更是协议演化的责任共担者。 四类核心利益相关者包括: 代币持有者:承担经济风险,是传统治理架构的根基;
终端用户:直接为生态贡献交易收入,是协议升级影响的主要承担者;
应用开发者:推动链上应用繁荣,依赖协议的持续稳定;
成员链:贡献基础设施资源,承担运行成本,治理结果与其紧密相关。
这种结构性识别提升了治理的代表性与公平性,为构建多链间制度共识奠定基础——链,已不仅是中立执行器,更是链间治理网络中的主动角色。
三、公民身份机制标准化 S8 对公民议院的升级,引入了更加系统化的“身份确认 + 贡献数据”模型,使得治理参与从“主观认同”走向“链上可验证行为”。 三类公民身份路径如下: 终端用户:需满足一定活跃度标准,并通过 World ID 或 Passport 等人格验证,防止女巫攻击;
开发者:基于 DApp 的 Gas 使用量排名,邀请前 100 项目参与;
成员链:依据上一季度生态收入排名,Top 15 链自动获得席位。
这一机制的关键在于:治理权不再基于抽象身份标签,而是基于真实的链上贡献数据。
四、治理机制可持续参与的路径 为进一步降低治理的参与成本,S8 引入了“Optimistic Approval”:治理提案默认通过,除非有明确否决。 具体实施上,机制细化为以下两类场景: 任务预算(资源分配)
提案方:预算委员会
否决权:任何核心利益相关者群体
协议升级
提案方:核心开发团队
审核机制:技术顾问委员会审核
否决权:向所有核心治理群体开放
并引入“动态否决阈值”,即否决门槛将随生态共识度自动调整,进一步增强治理弹性。 治理不再要求 24/7 的高频参与,而是更注重在关键决策节点上,实现真实、有效的制度性问责。
五、Superchain 正在构建“多链协调体” S8 治理背后的核心逻辑,是对“平台治理范式”的重新设计。它不再只是某一链的治理升级,而是 Superchain 正试图构建一个: 不依赖单点信任;
不受单一群体垄断;
具备可持续协调能力;
的制度性生态治理系统。其关切也从个别协议或链的运行效率,扩展到整个生态中的权责分配、公平参与与协同机制。这种制度层级的思维,正逐步取代以往“单协议主导、平台发号施令”的治理旧范式。 未来,Mint 将继续参与探索中,积极推动去中心化治理在多链生态中的落地与演化。
治理的未来 在一个多链并行、模块化组件繁多、AI Agent 可能直接参与交互的未来,治理不能再停留于工具层面,而必须具备结构性应对复杂生态的能力。 真正的去中心化,不是治理的缺位,而是多元主体共同承担责任的制度共识。 S8 是一个起点,它的制度原型能否落地、演化,并支撑 Superchain 迈向长期稳定发展,仍需每一位终端用户、开发者、成员链乃至公共品建设者的持续参与和共同验证。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