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不同链的标准,是认识 Web3 架构与生态差异的基础。标准决定资产形态、合约能力、跨链方式与开发边界,是工程师建立系统性 Web3 认知的核心入口
当我们接触 Web3 一段时间后,除了觉得这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更多还是迷茫,非常希望能有人可以给自己一些指导,当然这个指导不是让你去炒币。Web3 是一个开放的世界,牛鬼蛇神很多。
我指导不了炒币,只是想在这个圈子里学些东西,因为我相信Web3是未来。如果你也有和我一样的想法,那我们可以一起在这个专题里交流。
言归正传,进入到Web3,尤其是技术背景的人,入门的基础一定是写一个自己的ERC-20 或 ERC-721。说实话,就是按照资料一步一coding,然后部署到测试网。通过这个练习,算是开始迈入Web3了。 那ERC20、ERC721 究竟是个啥?还有其他的吗?
现在的 Web3,已经不是一个以太坊独大的单链时代,而是:
- 🌐 多链并存
- 🔌 跨链互操作
- 🧩 模块化 Rollup + AppChain 爆发
- 🤖 智能账户、Intent、AI-Agent 加速应用层创新
在这样的环境下,只理解 ERC,远远不够。
本系列专题的目的,让我们一起学习,从更高维度理解 Web3 多链标准体系
标准是理解 Web3 的入口,而不仅是“接口文档”
如果你是开发者,你可能把标准看成:
一个规定接口的文档,让我能写合约能交互就行
但标准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标准决定了:
- 资产怎么定义
- 智能合约如何交互
- 交易如何签名
- 跨链如何通信
- NFT 如何存储
- 用户账户能不能抽象
- 应用能不能迁移
- 协议之间能不能组合
换句话说:
标准 ≠ 规范接口,而是决定一条链全生态能力边界的根。
理解标准,其实就是在理解区块链的设计灵魂。
为什么 ERC 不再够用?
ERC 系列确实是最成熟、最广泛应用的智能合约标准生态,但今天的 Web3 标准体系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让我们看几个场景:
🔹 Solana 上没有 ERC20?它用的是 SPL Token
但 SPL Token 的账户结构、authority 机制、PDA 都与 ERC20 完全不同。
这意味着:
- Solana 的资产管理是什么思维?
- 为什么不需要 approve / allowance?
- 为什么可以天然低成本?
你必须通过标准理解背后的设计。
🔹 Cosmos 链怎么跨链?不是 ERC,而是 IBC(ICS 系列)
ICS-20(代币跨链)、ICS-721(NFT 跨链)是 Web3 最安全的跨链协议。
Cosmos 的逻辑是:
跨链不是桥,而是一套统一协议。
这和 ERC 世界完全不同。
🔹 Aptos/Sui 用 Move,对象模型完全颠覆 ERC 世界
你不能在 Move 链上轻易复刻 ERC20,因为:
- Move 是安全的资源对象模型
- Token = Object
- NFT = Object
- 用户账户也是 Object
这会带来:
- 默认防重入
- 资产天然不可复制
- 标准不再是接口函数,而是结构能力
这是新一代公链标准的范式。
🔹 Polkadot 有自己的 PSP 标准体系
它不是合约强标准,而是:
- Runtime Pallet
- XCM(跨链消息语言)
这意味着:
Polkadot 的“标准”不是合约接口,而是链级能力。
🔹 比特币上也不止有 BRC-20
如今还有:
- Runes(Casey 原生 FT 标准)
- ORC-20
- ARC-20
- Ordinals inscription
比特币生态正在形成新的“链上资产标准体系”。
所以,Web3 的标准体系已经从单链 ERC → 多链标准的全新时代。
理解的越多,看世界就越清晰。
标准体系,是区块链设计哲学的体现
为什么不同链的标准完全不一样?
因为它们的理论基础、设计目标根本不同。
ERC 的哲学:合约即逻辑,EVM 即世界计算机
- 标准是接口
- 资产是合约内部的 mapping 数据
- 可组合性强:DeFi + NFT + 合约调用
Solana 的哲学:并行、账户即状态、PDA 即逻辑
- 高性能链
- 标准更多由框架(如 SPL)给出
- NFT 全权交给 Metaplex 实现
Cosmos 的哲学:模块化链 + IBC 跨链互操作
- 每条链独立
- IBC 跨链成为唯一标准
- CosmWasm 提供合约级标准
Move 的哲学:资源安全 + 对象模型
- Token/NFT 都是一种“资源对象”
- 标准来自能力(ability),不是接口
Polkadot 的哲学:Runtime 即链级标准
不同链的哲学不同,因此标准天然不同。这就是为什么理解标准 = 理解链的核心设计。
多链时代,必须掌握“标准对比的能力”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 Web3 工程师、架构设计者、或 protocol researcher,必须能回答:
- ERC20 vs SPL Token vs CW20 vs PSP22 vs NEP141 的区别是什么?
- ERC721 vs Metaplex NFT vs CW721 vs Sui Kiosk 有什么差异?
- IBC vs XCM vs LayerZero vs CCIP 的跨链标准差异是什么?
- Move 对象模型 vs 以太坊账户模型的核心影响是什么?
如果不能回答就无法:
- 设计多链应用
- 理解为什么某条链适合某个业务
- 选择合适的链做产品
- 在面试 L1/L2 时进行架构性讨论
- 评估跨链协议的安全性
最终也很难从“写代码的”走到“懂系统的工程师”。
标准体系将决定未来 10 年的 Web3 走向
接下来几年,区块链的发展趋势会是:
- 账户抽象(AA)成为所有链的基础能力
- Intent 可能成为新的交易标准格式
- 跨链从桥 → 跨链协议 → 统一标准
- 对象模型会成为资产的未来(由 Move 引领)
- NFT 不再是文件,而是具备动态属性的链上对象
- 多链应用将成为主流,而非单链应用
这些趋势,都与标准的变化紧密相关。理解标准,才能理解未来。
- 学分: 1
- 分类: 通识
- 标签:
标准
ERC
SPL
IBC
PSP
Web3